《许三观卖血记》是读完的余华的第二本书,想比较《活着》而言,顺叙了许三观这个人,少了一点“悲情”色彩,当然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让人感觉这么强烈。相同的是社会环境都是差不多,好像写文章的没几个在自己当代环境下叙述的。毕竟人好像看过去总好像能看的头头是道,“马后炮”嘛比较有余地。
许三观是个城里人,在农村亲戚那待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些人。然后回到城市上班,想着娶媳妇。在一次偶然的遇见原来农村的两个小伙伴去卖血,许三观第一次尝试了卖血,这其中的卖血前多喝水,喝到膀胱要爆炸的这种;到卖血中对血头的示好,“孝敬”;到卖血后到小店的“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的补充。在那个年代,卖一次血得35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书中描述刚开始的卖血都是为了生活,比如要娶媳妇等等,当时对卖血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农村的以能吃饭,能卖血来说明这个人身体好;另外一种城里人对卖血刚好相反的看法,卖血是要死人的。当然就算是以能卖血说明身体好的农村人也是恪守着三个月才能卖一次血。
许三观的家庭生活也是很普通,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书中说是不是亲生,但是后面大儿子和两个亲生的一样也没什么区别,基本这属于家长里短,着重刻写人物性格的方面,当然人物性格也是一本书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部分建议看书。这就好像在说张家长李家短一样,说不清楚,听的也迷迷糊糊!当然喜欢听八卦的除外。
书名叫许三观卖血记,但是许三观也没刻意是卖血的人,城里没有卖血的环境,再说许三观在工厂里做着工人,那年代的工人不说很滋润吧,还是过的去的。就好像现在大部分人在无灾无奈,无病无事的情况下都是日子能过得去的,但是一有个事,就很难受,感觉缺钱,缺人了,就有无奈感,焦躁感!许三观也是,记忆中许三观几次卖血第一次是好奇和小伙伴去卖血,第二次为了娶老婆,第三次为了大儿子打架,第四次为了补偿别人,第五次为了啥?记不清楚了,但是最厉害的一次是大儿子下乡后得了肝病,二儿子连夜送回,送到上海治疗,许三观大冬天一路卖血卖到上海。读来有时候觉得有点“有趣”,但是更深度刻画了许三观这个人,到后面虽然是个糟老头,但是好像开始有点“高大”。
许三观对家庭是充满爱的,当然也有过错误。许三观生活中是有智慧的,在老婆被斗的时候,在纠结大儿子的身世的时候,在无奈去卖血和血头的对话中等等都体现了许三观有着生活的智慧。老人是啰嗦的,许三观年老后也有了这点,在农村两个小伙伴一个卖血因为狂喝水涨破了膀胱而跨了身体,一个卖血死在了医院,但是许三观还是可以,虽然数次在危险的边缘,但好像天佑善人,一次次的过了难关。许三观是矛盾的,在对大儿子,对老婆,对“仇人”等等,这不也就是生活吗?在不断的矛盾中解决矛盾,脱离矛盾!
哈哈,吃个午饭回来,思绪好像断了接不上罗,其实前面写了什么不回头看,我也就忘记了,不过好像也有个千把字了。对,最后许三观老了,卖不了血了,哭天哭地最后去饭店点了三盘猪肝,一瓶黄酒。嗯,承前启后~~,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写的很朴实,假如你是那个年代或者跟那个年代沾了点边的话,读的还是比较有感觉的。假如你是活在义务献血的年代,那就是个故事了。“有些故事只是过往的真相。